今天给各位分享博物馆展厅立面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博物馆展厅平面进行解释,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下面开始。

添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相关列表一栏:
湖北省博物馆这一橱窗设计太美,那么到底是什么样子?
《土与火的艺术》 展览分为两个专题,之一专题以出土瓷器为主,介绍元代以前湖北地区的单色釉瓷器的发展脉络;第二专题以馆藏传世瓷器为重点,展示元代以后瓷器的发展面貌。四大镇馆之一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就在这一展厅。
这种大型的熏笼在早期青瓷中十分少见。 整套熏笼上下被分开,同置在一个圆形橱窗内,在昏暗射灯下,尤其醒目,隐约还可以看到青瓷人顶灯的身影。面对如此设计,显得这青釉熏笼也格外美丽,每次来都见不少游客被吸引,并驻足观赏。若想拍一张无人空景,还需花点时间去抓拍那一瞬间,或者是非节假日来。
商代中期我国已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青釉瓷器,因其工艺不够成熟,被称为原始瓷。不论是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
1982年湖北黄冈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原始瓷直线纹罐,这是湖北地区战国楚墓出土的唯一一种原始瓷器,十分珍贵。
1993年湖北黄梅出土的一件西周时期的原始瓷豆,也是目前湖北省仅见的一件西周时期原始青瓷。
博物馆就《土与火的艺术》,关于中国瓷器的发展在各个朝代背景下都有所展示,最早的展示从商周的青瓷开始,历经1000余年后,粗糙的工艺在东汉时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青瓷工艺,随后是三国时期。这个时期的青瓷也称之为“六朝青瓷”。
六朝青瓷在中国瓷器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它上乘东汉瓷器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六朝青瓷的造型多为圆器、人物、动物等,如青瓷人顶灯、鸡首壶、五联罐、青瓷虎子、青瓷狮形插座。
青瓷人顶灯是一盏油灯,由四个部分组成: 浅盘形灯座、人形圆柱、中层承盘和碗状灯盏。如此人物造型油灯在已出土的两汉魏晋时期的油灯中从未出现过,为三国青瓷中的精品。
鸡首壶也称鸡头壶,是六朝青瓷典型器物,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是浙江地区的越窑首先创制。鸡首壶流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社会大动荡时代,也是瓷器大发展时期。湖北省博物馆这件鸡首壶青釉纯正,是早期越窑的精品。
东汉时期的五联罐是早期越窑青瓷中典型器物,据说魂瓶由它发展而来。有人认为它是随葬用的冥器,后发展成魂瓶。也有人认为这是油灯,它可以日用,也可作墓葬的长明灯。
西晋时期的青瓷虎子造型萌态、憨厚,关于它的用途一种说法是盥洗用具,一种说法是溺器。
但该展厅,最精美、最珍贵、最有价值的还是镇馆之宝“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这是2006年出土于钟祥市郢靖王墓,瓶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
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它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
历史上,它是郢靖王妃郭氏珍爱之物。据记载郢靖王去世后,郭氏因深爱郢靖王,便对镜梳妆后自尽,与夫君合葬。而她生前更爱的四爱图梅瓶成为其最珍贵的陪葬品 。
在其边上,还有一个十分珍贵的青花龙纹梅瓶,与元青四爱图梅瓶一同出土于郢靖王墓。此元青花瓶当时就在郢靖王棺床前。如今,它与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相望,就像郢靖王和郭氏之间的爱情,过了数百年,仍缠绵悱恻。
博物馆展厅形式有哪些?
2022年8月24日博物馆展厅立面图,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官网公布博物馆的新定义。博物馆的新定义为博物馆展厅立面图: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博物馆展厅立面图,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在博物馆的展厅设计中,展厅往往是根据一定的分类形式进行布局,观众在一定展示空间的引导下进行参观。
展厅的布局通常结合自身特色分多个主题模块,以国家博物馆为例,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专题陈列、临时展厅和交流展厅。
1、古代中国:《古代中国陈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级文物521件。
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
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
2、复兴之路:《复兴之路》展览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最新发展。
当代部分则与近代部分相衔接,反映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
3、专题陈列:包括国博典藏《乾隆南巡图》长卷数字展示、中国古代书法、中国明清家具珍品。
4、临时展厅:包括书法家写王蒙文句展、塑魂鉴史、连紫华瓷艺作品展。
5、交流展厅:包括罗丹雕塑回顾展、玛雅·美的语言、列夫·托尔斯泰与博物馆展厅立面图他的时代。
首都博物馆简介(要带图片的!)
[编辑本段]首都博物馆简介
位于孔庙内的首都博物馆老馆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于1953年开始筹备,1981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当时的馆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孔庙内。孔庙占地2.2万平方米, 创建于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经历代修葺,三进院落保存完整。主体建筑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明、清进士题名碑林为国内仅有。两侧殿庑辟作展厅,面积2000余平方米,环境幽雅宁静。
为了容纳更多的藏品,以及服务更多的参观游客。1999年,作为北京市“十五”期间重点文化建设工程,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于1999年得到北京市政府批准,2001年12月正式奠基兴建。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亮相于中华之一街——长安街西延长线上,位于西城区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首都博物馆新馆是一座拥有更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新馆的展览陈列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 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
首都博物馆是一座拥有更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是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的面向21世纪的大型现代化文化设施,新世纪北京市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于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5月24日,首都博物馆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
[编辑本段]展品陈列
首都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在国内外举办了许多颇受好评的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如:《北京历史文物陈列》、《元大都历史陈列》、《老北京春节民俗展》、《馆藏历代陶瓷、书画真伪辩识展》、《北京历史文化展》等数百项。内设: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文物库房、社会教育区、业务科研区、行政办公区、综合服务区和地下车库等。新馆以完善的功能,先进的设施,跻身于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博物馆行列。使文物收藏、展览、修复、研究、教育、交流融为一体。
2000年,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启动之时,展陈大纲的编写工作随即开始;展览大纲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社会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多位学术权威的指导,力求体现已得到学术界公认的最新成果。展览设计力求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突破传统的、枯燥的展陈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展陈技术和手法,营造不同类别的陈列氛围,给观众以体验式的参观经历,具备形式上的亲和力、趣味性、互动性,做到雅俗共赏。
数十年来,首都博物馆广泛征集各类文物,馆藏文物已达二十五万件,其中包括:青铜、陶瓷、书画、石刻、钱币、玉器、玺印、织绣、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文具、民间工艺品等,藏品中还不乏享誉海内外的孤品与珍品。首都博物馆馆藏的各类文物总计 8.3万余件,其中一级品305件。藏品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北京地区出土文物,从新石器时代、商周以至辽、金、元、明、清各代。馆藏珍品如京郊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铜器“堇鼎”,通高62厘米,重41.5千克,内壁有铭文4行26字,对研究北京古代历史有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伯矩鬲”,“碧玉版十三行”等。
首都博物馆内设基本陈列、精品陈列和临时展览。
基本陈列有《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是首都博物馆展陈的核心,表现了恢宏壮丽的北京文化,不断递升并走向辉煌的都城发展史,成为创建国内一流博物馆的品牌陈列。
精品陈列有《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教艺术精品展》、《书房珍玩精品展》。这七个馆藏精品展览和《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是对北京文化展现的补充和深化。
以上展览共展出馆藏文物5622件。
临时展览是研究与观赏北京文化与其它地区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关系的舞台。
[编辑本段]设计理念
首都博物馆内景 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为社会服务”,强调“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首都博物馆的设计源自于“博物馆是联系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场所”的理念,将传统的材料与现代的材料并置,来表达对历史与未来的描绘。倾斜的青铜体破墙而出,生出文物发掘的意象;悬挑的大屋顶无疑在影射中国传统的出檐,而悬挂式框架砖墙模糊了古代城墙与现代幕墙的界线;广场的起坡取材于皇家宫殿高台建筑的手法,烘托出了宏伟的巨构。简洁的矩形平面与北京的城市格局相互协调,非对称的形体呼应街道转角空间。青铜、木材、砖石等传统的材料代表北京悠久的历史。不锈钢顶棚、玻璃幕墙和先进的建造技术表现新北京的现代。阳光大厅,四季竹院,将景观空间引入了博物馆,室外下沉竹园延伸至室内,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的封闭、沉闷的感觉,营造了开放型的、温馨的、明亮的文化休闲环境。园林与文物展厅之间的时空交错,表现出特有的东方艺术魅力。
[编辑本段]建筑风格
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用地面积2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物(地面以上)东西长152米、南北宽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馆,椭圆形专题展馆,条形的办公科研楼。三者之间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为观众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情调的环境。
首都博物馆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巨大的屋盖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深远挑檐;通长的石质幕墙象征着中国古代城墙;广场起坡传承古代高台建筑风格;在大厅北门外地面上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平面中心轴线特点;椭圆形的青铜展馆斜出墙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青铜、木材与砖石的大量运用更显一种历史的久远。北广场和大堂地面所用石材,产于自古以来为营造北京城供应石材的房山地区;方形展厅的外装饰,采用北京最常见的榆木;椭圆形展厅的外装饰,采用青铜材料,并饰以北京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纹样。钢结构棚顶、玻璃幕墙等表现出北京有力的时代步伐,高大空间和通透的视觉效果顺应了当代建筑的国际流行趋势。
[编辑本段]建筑指标及功能
首都博物馆新馆不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设施,同时也是北京地区文物保护、文物研究、面向公众和广大青少年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历史及科学知识的基地,还是北京市举办礼仪和庆典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民群众旅游和休闲的理想去处。 建筑设计重视博物馆的特定功能要求,力图以清晰的、简明的、富于逻辑的方法处理好各功能区间的关系。主要的功能区分为:展陈区、社会教育区、综合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地下停车库、行政办公区、安全保卫区、藏品库区、设备区。
文物安全的环境监控:首都博物馆采用恒湿不恒温的先进、独特的智能化空调系统,将文物库房和展厅的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控制在2%以内,极大地保证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时又使展厅温度随外界自然气温有一定幅度的浮动,获得较好的对人舒适度。
礼仪与公众活动:举行礼仪活动时,仪式前大厅多媒体投影屏幕会放映相关的标语和背景信息。仪式中大厅各处具有均匀清晰的音响。大厅具备新闻摄影电源和发稿信息终端,能够根据会议、礼仪的进程自动地联合控制相关的灯光、窗帘、音响、投影等设备。室外广场的大屏幕可同时转播仪式实况,并自行进行实况拍摄和录音。仪式结束后半小时内立即可提供相应的多媒体光盘。
观众现场服务:在博物馆各大门内、大厅均安装参观导览系统,让公众自由地浏览、查询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参观信息。售票验票系统出售本馆的全价、优惠价等各种参观券,能够自动识别参观券的真伪、面额,并允许观众当天即使中途临时出馆、仍可返回继续参观。
信息化服务:信息技术将以往历史的音视频数据数字化所建立音视频节目数据库和点播系统,可让观众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电话拨号自由地点播想收听、收看的曲艺、戏曲节目。
多功能报告厅:通过数字化网络、电台、电视网(有线/无线)和现场视频直播、数据网络交互式播发、后期电子出版物制作,实现现场会议与网络会议的相结合。互联网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浏览本馆局域网的方式实时地参与现场学术讨论。
中央礼仪大厅——面积2000余平方米、高度34米,其装饰中国文化特征突出、现代气息浓郁,是举行礼仪活动和大型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
展厅——不同类型展厅相对独立,既便于观众有选择地参观、缩短参观路线,又便于安防管理。宽阔的展厅面积和充足的高度,也为丰富多样的展陈设计提供了理想空间。3000余平方米的临时展厅将为国内、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一流的展示平台。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系统、安防消防系统,为举办最珍贵级别的文物展提供了条件。
文物库房——面积充足、分隔合理;安防消防设施先进、完备;拥有10吨液压电梯,文物运输车可从地面运到地下二层库房,目前为中外博物馆所独有。
多功能会议厅——具有多语种同声传译、数字电影播放、会议表决系统、会议厅专用网站等国内最选进的设施。
数字放映厅——超宽视角弧形银幕,可播放高清晰数字影片,该设备分辨率为国内外目前更高;目前之一部影片是《辉煌的北京》;今后将制作立体数字影片。
[编辑本段]先进的技术
收藏、展示、研究是博物馆三大主要任务,首博新馆充分吸纳和采用了当今世界博物馆建设的先进技术,在这三方面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准。
智能化工程——展厅安装智能化控制温湿度的空调系统,保证展厅内观众活动的空间是舒适的温湿度,而展柜内保持利于文物保护的温湿度;在文物库房则是根据不同材质的文物库区提供不同的温湿度。馆内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含停车库管理和灯光照明控制)、消防监控与自动灭火系统(含应急广播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音响灯光联动控制系统,全面实现智能化;其中自动灭火还针对文物易损怕水的特性做出特殊设计。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首博数字化建设项目是全国文博界的创新工程:
(1)博物馆信息资源建设实现完整框架的数字化技术方式;藏品管理实现数字化管理;
(2)展览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在展览必要位置设置多幕投影、幻影成像、虚拟现实影像、数字影片等多种多媒体展示项目,以强化展览效果;打破了以往展陈教科书式的乏味与单调;
(3)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基于博物馆各专业子系统基础之上的服务于全馆各部门及观众(包含在馆外观众)的综合信息平台。
首都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子系统包括: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展示后台管理系统、首都博物馆网站等11项。
多媒体展示——在展陈中,广泛使用多媒体展示手段,如多幕投影(在国际博物馆领域首次使用)、幻影成像、数字电影,强化展陈效果,深化实物展品信息的传达,完全打破了以往历史文物类展陈教科书式的乏味与单调。
环保、节能——采用蒙皮式非晶体柔性太阳能发电板,是国内之一家采用太阳能电源的博物馆和文化场馆。馆内还采用节能灯具、胶体电池EPS应急电源;馆内装饰材料和展柜等展览用品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绿色环保产品。
文物修复——引进成套先进的文物保护和修复设备,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提高文物保护与修复水平,使首都博物馆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
[编辑本段]优质的服务
以完善先进的设备设施为基础,以人性化服务理念为原则;
接待服务——拥有多语种服务咨询、物品寄存柜、公共饮水台、休息座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等。并为残障人准备了残障人电梯、轮椅、残疾人电话;为婴儿准备了婴儿室、童车等。同时配备了6台特殊人群使用的触摸屏。
导览与讲解服务——为观众免费提供多语种导览图、展览的中英文版展览彩页;提供多语种讲解员讲解、专家讲解专场;触摸屏查询电脑、多语种智能化语音导览机,以及在全国率先采用的多语种个人掌上电脑(PDA)导览。
中央礼仪大厅大屏幕——采用目前国际上更高分辨率的全彩色大屏幕,播放介绍首博展陈、临时展览和北京历史名胜的数字影片;采用双基色大屏幕以文字方式播放展陈与服务信息。
教育与互动式服务——馆内常年举办专题讲座、少儿主题活动、动手体验项目、互动多媒体项目等。
休闲经营服务——餐厅、咖啡厅、茶室、纪念品商店、书店、自动取款机、邮筒、公用电话等设施对观众开放。
首都博物馆作为一座现代化的综合博物馆,必将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首都北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本段]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09:00—17:00(16:00停止售票,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
免费参观。社会公众参观首都博物馆需事先预订免费参观票,事先未预约的观众恕不接待参观。
交通信息
一、地铁:1号线木樨地站。
二、公交线路:
52、114、308、337路木樨地东站
37路三里河东路南口站
26、45、114、308、319、937、937支、937支1—支7、937专、937金星专线白云路站
国家博物馆展厅分布及各展厅主题
地下一层展厅:包括古代中国展厅、公共服务区、演播室、剧院和学术报告厅,主要展出“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剧场与学术报告厅层:主要包括剧院、学术报告厅、专家楼。
一层展厅:包括北区N1-N4展厅、南区S1-S5展厅、复兴之路展厅、西大厅公共服务区和中央大厅(C1)。
二层展厅包括:公共服务区、复兴之路展厅、北区N8-N11展厅、南区S6-S10展厅。
三层展厅:包括北区展厅N16-N19和南区展厅S11-S14、二号中央大厅C2。
扩展资料:
参观请勿携带物品清单:
一、枪支、军用或警用械具类(含主要零部件)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二、爆炸物品类,包括炸药、爆破器材、烟花爆竹制品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三、管制刀具类,如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民族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及其他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刀等;
四、管制刀具以外的利器、钝器,如菜刀、餐刀、大型水果刀、工艺品刀、剪刀、钢(铁)锉、斧子、锤子等;
五、易燃易爆物品,如:酒精、汽油、煤油、柴油、打火机、火柴、发胶、摩丝、指甲油、染发剂、去光剂等;
六、带有毒害性(汞、剧毒农药等)、腐蚀性(盐酸、硫酸等)的危险物质;
七、液体类物品(各类软、硬包装的饮料制品经本人试喝检验后可以带入场馆);
八、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涉及政治、宗教、商业等宣传展示活动的印刷品、宣传品;
九、任何可能影响参观秩序的标语、条幅、旗帜;
十、除上述物品以外,中国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其他可能影响观众参观或文物安全的物品。
参考资料: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
关于博物馆展厅立面图和博物馆展厅平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