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展览空间的设计角度,探讨如何利用空间元素构建与展品之间的对话关系。文章将从展厅功能定位、环境营造、形式构建及体验感受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添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展厅功能定位
展厅是展览的主要场所,其功能定位应该以展品展示为核心,同时兼顾参观者的观展需要。很多展厅设计中,把参观者与展品分隔开来,形成单向传递的视线和信息传递,缺乏双向互动和信息交流。一个好的展厅设计应该是能够让参观者在不同的视角、距离感和互动方式下,全面地了解和感受展品的展示。
其次,展厅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展览展厅是一个功能集合体,除了展品陈列区域之外,还需要考虑参观者的休息、导览、咨询等多个方面。因此,从空间布局、内容分区、流线导视等方面进行设计,更有利于营造参观者舒适便利的观展体验。
最后,展厅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具体情况,基于场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等内涵,结合展品的主题和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如何让展品展示的更大限度与场地深度融合,是展览展厅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2、环境营造
展厅的环境营造不仅仅是一个集气氛、装饰、音乐等元素于一体的装饰性设计,更应该从情感、文化、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度表达。在展品表达的基础上,结合展览主题和场地底蕴,利用装饰、灯光、声音等元素,打造独特、逼真的展境氛围。
展览空间的视觉想象是空间设计师与展览策划人员所共同拥有的。比如,运用材质、颜色等基础手段将展品和展境有有机地融合,通过音乐、声响、气味、韵律等诸多手段,将场馆变得生动而又神秘,让观者身临其境,大大增加了观感体验的新奇感和刺激感。
同时,在一个展览空间中,还可以创造出一种围合感和启发感。比如,利用多种材料、多样颜色、各式灯光以及声响、气味等杂感元素烘托冷暖、千姿百态的展品和场地。通过建筑和展厅装饰的各种坐标关系、空间层次、起伏变化等手段,增强场地的读解性和加强观赏者的期待感,从而吸引他们体验、交流和参与。
3、形式构建
展厅设计中的形式构建是借助视觉语言进行互动传递。比如,如何将展品、场地和观赏者之间的关系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作用,增加了展览的吸引力,提高展览效果。
在展品表现武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布局策略。展品展示的布局策略包括有序、无序、顺序、逆序等不同类型。无序的展示能够体现展品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和表达要求,但要注意布局不能过于混乱和杂乱无章,影响观展的效果。顺序的展示则有明显更为流畅和连贯的视觉效果。
此外,在空间视觉的构建上,在不同空间的巨细节的处理上,会直接影响整个展示效果。比如,立体感上阶梯式划分区域,构建展览陈列空间,为观赏提供更为明确的视觉线索。

最后,在展示模式上的制定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形式构建设计。这个模式包括全文、细节、突出等等不同元素,制定好展示模式才会使展品得到更好的呈现和传达。
4、体验感受
和展览空间其他方面一样,体验感受是展览空间设计方案综合性的集中体现。在各种展厅环节中,体验感受的制造是设计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体验感受中的时空移动是展览空间别有意趣的设计之一。通过设置不同的空间、耦合景色、大小比例把展品之间的距离拉大,使场馆空间产生层次感,为它加入附加的空间立体的感觉。
最后,在展览的体验感受中,还可以设置多个互动区域,邀请观赏者参与其中,增强参观者互动体验,吸引他们体验、交流和参与。
总结:展览展厅的设计应以展品展示和参观者体验为主要目标,采用多种手段和策略,构建出空间感受、情感感受和文化体验的互动关系。从展厅功能定位、环境营造、形式构建以及体验感受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作为展厅设计的基本原则。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