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馆展厅设计是将艺术和空间融为一体的重要环节,如何设计出高效、美观、适用的展厅对于艺术品的陈列展示至关重要。本文从展厅的整体规划、空间设计、光学运用与陈列配套四个方面分析了展厅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探究出一些适合于不同类型艺术作品的设计思路,从而提升观众的展品体验感和文化艺术的传播效应。

添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展厅整体规划
展厅整体规划是展厅设计的之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展品类型,数量以及展示内容的主题等因素,然后结合这些展品的特征来确定展馆的各个功能区域和展厅的大小、布局以及空间透视关系。同时,还需要考虑观众数量、流线、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要求,以充分满足观众的观展需求。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性化用心,充分体现展馆的功能区域与自然方案的契合度。
其次,要注重实用性,充分结合现代科技与艺术展览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比如,合理安排现场照明、声响及空气流动等系统,创造一个无死角的艺术视觉感受效果,充分体验观众的视觉与听觉意识。在展厅规划中,兼顾实用、灵活和舒适性,是展转设计的基础。
最后,要充分考虑观众接受的体验感,这是决定某一展品是否有名气、是否有观众关注度的关键因素。通过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布局灵活、科技现代的展厅空间,能激发观众的兴趣,实现观众与艺术品互动体验,有助于艺术品得到更大的传播效果。
2、空间设计
空间设计是展厅设计的重点之一。空间设计在艺术馆中被赋予了更多的维度,这其中包括展品陈列方式、舞台设计、地面、墙壁等元素。空间布置一方面影响到参观者视觉和心理的感受,另一方面也与展品内在的意义和创意紧密相关。
空间设计中的首要问题,依旧是维护艺术品的独特性。最简单的方法是控制展品的展示强度,确定展品是否需要独立展出,或采用分区分层的展示方式,增强展品的内涵。比如:将100多件雕塑展品陈列在大厅中,让人感受到每一件艺术品的魅力和想象空间。同时,提供观看角度和观看距离所达到的效果也与空间设计相关。
其次,要突出展陈重点,将重要的展品设置在关键区域,突出展览议题和主题,使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获得更多的艺术品享受。要求是:以最少的展品展现更大的信息量和艺术价值。在展览空间设计中尤其注意建立良好的视觉导向,展现艺术品的主旨,同时体现整个展览的内涵与价值。
最后,空间设计还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展览陈列设计思路,例如:欧洲的一些艺术馆、博物馆的设计理念;美国、日本的展厅设计思路等,通过类似的文化背景元素,做出更独具特色的空间感觉,用更高的艺术思维来整合每一件艺术品所蕴含的美感之力,实现艺术展品与空间的更完美展示。
3、光学运用
光学运用是展厅设计中及其重要的一环,它把光线、空气流动与空间设计有机结合,达到烘托展品的效果。运用良好的光效、音效、距离感与氛围感,可以使观众在观赏艺术品之余,体会到身边空间的美感,为他们创造视觉上的艺术享受。
在这一方面,设计师可以控制进光、景光、散光等资源,来寻求更佳的光线透射效果,根据展品的要求,设计出温馨、高雅的氛围效果。比如运用投影,创造三维空间场景、紫外线、红外线等手段,在不同角度、不同视觉角度下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
其次是灯光和音效的反应和流动性协作。根据展厅空间的特点,适当地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处理,使展品的感受更为多样化,观展的氛围感更为突出。设计师还应考虑人文因素如视觉角度、照明强度以及不同节日季节等,按照特定的理念来搭配运用,在做完视觉上的优化之后,还要考虑感官、触觉、听觉等多维度的情况,创造出优美的艺术感觉。
最后,光学运用是展厅设计当中的很重要的一环,可以达到让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效果,打造出观众视觉感受的完美体验。
4、陈列配套
良好的展厅陈列配套是展览设计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很多高质量的展品安装到了展现空间的配件上以后,展品美感与感官体验的升华度都整个方向得到了提高。包括展示品的底座、固定支架、互动式屏幕、导览图、操作工具、数字呈现设备等辅助装置的配备,都是影响展品展示效果的重要因素。
每一种展品都有它自身独有的特点和展示范式,好的展厅陈列方式应该在同时尊重艺术品与展览主题的基础上,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与现代科技的交融。比如,细心设计制作出一个透明的透光盒,旨在提高观众对展品的偏好度;将一些可能看似普通、但细节处理得当、色调高雅的建筑元素嵌入展品的背景之中,达到更高的空间美感效果等。
最后,好的展厅陈列配套应该有效维护展品的完整性和独特性,让观众在逛完展馆之后对展品的印象更加深刻、更加动情——这是对艺术品、观众及展会主办方实际需求的顺应与奉献。
总结:艺术馆展厅设计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