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的特点是什么?
1、黔中南型属苗语川黔滇方言苗族服饰展厅设计概念的苗族,妇女服装多为大领对襟和大领左、右衽,着大襟衣的占少数,百褶中裙,长裙较少,衣外多披附属饰件;衣裙多数以挑花、刺绣、蜡染为饰,少数无花。

添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
3、苗族服饰以其丰富多彩、斑斓夺目的特点著称,其中银饰、苗绣、蜡染是其三大特色工艺。 色彩斑斓苗族服饰展厅设计概念:苗族服饰的色彩是其一大亮点。服饰分为日常便装与节日盛装,便装款式简约,用料较少,颜色相对素雅,然而在现代服饰中仍显得色彩斑斓。盛装则色彩更加鲜艳,款式更加复杂,装饰更为丰富。
苗族服饰花纹图案介绍,其包涵的意义
1、苗族服饰图案传承很具有代表性,它是苗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苗族服饰图案是一种生动的文化遗产,它被誉为“苗族非文字的语言”,因为苗族人没有文字,用图案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意义。
2、对襟男上装是苗族地区普遍流行的款式,其结构包括左、右前片,左、右后片和左、右袖六大部分。这种服装的衣襟设有五至十一颗布扣,左襟为扣眼,右襟为扣子。上衣的前摆平直,后摆呈弧形,左右腋下摆开叉。这种服装通常采用家织布、卡其布、织贡尼和士林布等材质,颜色以青、藏青、蓝色为主。
3、苗族服饰的象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传承:苗族服饰中的图案和图纹承载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些图案记录了苗族的祖源、战争迁徙等历史事件,如“骏马飞渡”、“江河波涛”、“城池”、“黄河”、“长江”等图案,代表着苗族人民对历史祖先、故土、战争、迁徙的回忆与缅怀之情。
4、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着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5、畲族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更具特色,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线;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畲族对自然之色兰色和绿色具有特殊的爱好。除此,红、黄、黑也是畲族妇女服饰常用的颜色。服饰条纹图案排列有序,层次分明,衣领上常绣一些水红、黄色的花纹。
6、在苗族服饰纹样中有许多龙纹,其形态是综合了飞禽走兽及其它动物最突出的特点后,经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而塑造的它特定的寓意是:宽阔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鹰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善良等等。
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苗族服饰的价值特色
苗族银饰 银饰包括银钗、银芒、银手镯、银项圈、银牌、银鱼、银铃等,是苗族女青年特有的 装饰品。苗族饮食 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子、燕麦等主食。
在黔西北和滇东北地区,苗族男性身着装饰有花纹的麻布服饰,肩膀披搭着编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而其他地区的苗族男性通常穿着对襟或左侧开襟的短上衣。 苗族女性服饰在不同地区展现出显著的差异。
苗族刺绣 苗族没有文字,她把服饰作为载体,因而苗族服装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很高的美感或观赏价值、很深的文化内涵,它还有很高的制作工艺水平。苗族的蜡染和刺绣艺术就代表了苗族服装的制作艺术。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一般的苗族蜡染是先在整块的布上绘制各种图案,然后再进行染制。
苗族服饰的特点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设计、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苗族服饰以其独特的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而著称。在色彩上,苗族服饰常常使用鲜艳且对比度高的颜色,如红、蓝、绿、黄等,这些颜色不仅使服饰显得鲜艳夺目,还寓意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布依族:服饰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苗族服饰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银饰、苗绣、蜡染等方面。苗族服饰,苗语称为“呕欠”,主要包括童装、便装和盛装。其中,“盛装”在苗语中称为“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而“呕欠涛”则是苗语中的“银衣”。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