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历史博物馆展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历史博物馆主要展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添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国家博物馆有哪些展厅
国家博物馆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专题陈列、临时展厅、交流展厅。
1、古代中国:《古代中国陈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级文物521件。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
2、复兴之路:《复兴之路》展览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最新发展。当代部分则与近代部分相衔接,反映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
3、专题陈列:包括国博典藏《乾隆南巡图》长卷数字展示、中国古代书法、中国明清家具珍品。
4、临时展厅:包括书法家写王蒙文句展、塑魂鉴史、连紫华瓷艺作品展。
5、交流展厅:包括罗丹雕塑回顾展、玛雅·美的语言、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
有谁知道做一个历史博物馆展厅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做一个历史博物馆展厅需要考虑的因素:
1、环境温度及湿度
文物需要在展柜上进行展出供给游客观看,文物所处于的展柜里的温度和湿度会对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导致文物的材料加速老化,但是温度过低还不能保证游客的舒适度,博物馆是一个开放性场所,人来人往是正常现象,所以很难控制文博的环境温度。湿度是一个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湿度过大会让一些文物发生化学反应,如金属器物、木制品、竹制品、书画作品等,但是过于干燥又会让部分材质变脆,只有保持在一个相对科学的湿度才能有效提高文物的寿命。
2、空气污染及微生物危害
博物馆接待游客数量庞大,在空气上很难加以控制,空气中很多气体会对藏品产生危害,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氮氧化合物气体以及其他污染性气体。气体都是以扩散形式侵入到文物上的,所以气体容易进入展柜内侵蚀文物,酸碱性较大的气体长期侵蚀会对文物产生严重伤害。微生物危害是指一些细菌、霉菌、害虫等生物,在博物馆的展柜里也需要对文物进行通风,所以就给这些微小的生物带来可乘之机。
3、人为影响因素
文博在博物馆中免不了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搬运、整理、清扫、运输等环节上,都免不了要和文博直接接触,都会造成文物无意识的磕碰和剐蹭。还有就是参观人员中有一部分素质较低的观众会对文物“动手动脚”,甚至是偷盗、暴力、火灾等情景,都给文物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灾害。这些有意无意的人为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遇见,一旦发生就不可挽回,造成严重的损失。
4、融入数字化的展出模式
在传统的博物馆展柜里都是展览实体文博,有些文物小巧玲珑,需要离得很近才能看清,而且文物对于温度、湿度、光线等要求很高,按照传统参观方式,在人群中大家都是围着一件文物浏览和观察,还有不少人喜欢对着文物照相,这些都对文物有着不小的伤害。
陕西历史博物馆免费票可以看哪些展厅
陕西历史博物馆免费票可以看“基本陈列展”,即“常设展览”,可以参观之一展厅、第二展厅、第三展厅等。
之一展厅
之一单元:文明摇篮——史前时期(约163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地处黄河中游的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陕西境内发现的蓝田人、大荔人等远古人类遗存及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高陵杨官寨、神木石峁等早期文化遗址,反映了远古先民在这里形成、演进的过程和生存、发展的状况,再现了陕西史前文明的基本特征和中华民族生机蓬勃的童年。
第二单元 赫赫宗周
周(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先周(当夏商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故孔子由衷推崇并赞叹:“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陕西是西周的王都与政治中心,丰富的遗迹、遗物代表了璀璨的西周文明。
第三单元 东方帝国
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
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曾活动于今甘肃天水地区。周平王东迁后,秦人以陕西为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历史上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政治、经济、军事诸制度,垂范后世。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代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显示出秦人强烈的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
第二展厅
第四单元 大汉雄风——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定都长安的西汉王朝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之一个盛世。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作为橙牛数字起点的长安城日渐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和著名的国际大都会,中国因此之一次以一个强盛国家的姿态从长安、从陕西走向世界。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大量汉代文物,从多方面再现了当时发达繁荣的社会经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雄浑博大的文化艺术以及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第五单元 冲突融合——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北方各少数民族在陕西角逐、内徙、冲突、融合,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在交流和互补中共同发展进步。丝绸之路依然繁荣。佛教东渐,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第三展厅
第六单元 盛唐气象——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阶段,国都长安(今西安市)成为世界上规模更大、最繁华的都市。通过繁盛的橙牛数字,中国与世界广泛交往,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这一时期的陕西文物反映出大唐盛世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时代风采。
第七单元 文脉绵长——唐以后的陕西(公元907年~公元1911年)
唐以后,随着中国政治中心东移,陕西告别了长期拥有帝都的历史。但作为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创造和传承,仍然独具魅力。
陕西历史博物馆各展厅特色
博物馆主要分4个展厅,之一和第二个展厅分别记载了秦汉和隋唐时期陕西境
内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秦汉甚至包括前秦以及隋唐时期,陕西都是中华民族
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绝大部分时期还是统治中心。尤其在汉代和唐代分
别达到了顶峰,甚至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所以这两个展厅的内容尤
其丰富,各种各样的真品和仿制品让人目不暇接,每一个物件都记载了一段历史
,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兴衰。印象比较深的有铜车马的复制品、汉彩佣、秦时期
的编钟、未央宫遗址模型、城中城模型以及镇馆之宝——玛瑙牛首杯。城中城是
指在明城墙中还包裹了汉城墙,而玛瑙牛首杯是由天然整块玛瑙加工而成,形状
及色泽都巧夺天工,甚至无法复制。
三厅的内容是关于唐以后宋元明清的,
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化政治中心已经向南向东迁移,陕西的地位也就不再那么重
要,所以这一展厅的内容也比较少一些,而且也没什么代表性。第四展厅则没有
什么固定的主题,是一个用于交流的展厅,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关于云南的风土人
情。内容挺全面的,从服装、宗教习惯、节日庆典各方面描述了云南各民族的同
异之处。
http://club.163.com/viewElite.m?catalogId=15090eliteId=15090_100d2d1d7970023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18件国宝级文物的位置
1、西周早期【(方舆)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径56.5厘米。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
目前暂存库房,没有在展线上展览。
2、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通高36.3,口径34.3厘米。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4、西汉【皇后玉玺】高2,边长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5、西汉【鎏金竹节熏香炉】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6、唐【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7、唐【阙楼.仪仗图】高28O,宽28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宫女图】高176,宽196.5厘米。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马球图】高229,宽68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猎出行图】高100-200,全长89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
11。唐【礼宾图】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组18幅壁画均保存密封库房中,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内均有其复制品供游客欣赏。
12、1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 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4、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长15.5,口径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5、唐【鹦鹉纹提梁银罐】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6、唐【三彩载乐驼】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库房,其仿制品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径30,底径10.6厘米。陕西渭南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后段。
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什么展厅展示?
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建立于1869年。它的展品采集于世界的各个角落。置身馆中,犹如踏进了知识的迷宫,形形色色的标本,使人眼花瞭乱。
博物馆收藏着包括恐龙在内的脊椎动物化石标本33万件。在恐龙展厅里有高达20多米、重30—40吨的雷龙,也有较小的霸王龙,它们有的食草,有的食肉。令人感兴趣的是,这里展出的原角龙的骨架和蛋,其中有的竟是刚从蛋壳中孵化出来的极为难得的小原角龙标本。高耸在展厅内的巨大恐龙骨架,80%是真正的恐龙化石,也有一部分是复制品。这些标本有的来自加拿大的冻土带,也有的来自美国西部,还有的发掘于蒙古的戈壁滩中。
馆中收藏的鱼类标本有100万件。鱼类厅中有400多种代表鱼类,展示了世界各地人们不易见到的鱼类。一条29米长的巨大兰鲸模型高悬在空中,更加显示出这个“鱼中之王”的威力。
鸟类的陈列也是丰富精致的。在鸟类生物学厅内,有生活在6000万年前的黄昏鸟和重达450千克的象鸟化石。在海洋鸟类厅内,有夏威夷、新西兰等地奇异的鸟类。北美鸟类厅,则是世界上之一个用生态类群方法展出的展厅。
现存的哺乳动物约3900种,该馆收藏的标本约250万件。非洲象、非洲虎、亚洲羚羊和苏门答腊犀牛等大型动物标本制作得栩栩如生,而且是按其生活环境、布置在模拟的立体布景之中,生动逼真。
在它的海登天文馆里的陨石陈列中,有两块是世界著名的陨石,大的重340吨,小的重15.5吨。矿物馆里有世界上更大更好的印度星状蓝宝石,重达563克拉,1964年曾被盗走,后来又被追回,重新展出。
人类学展厅,是它的重点展出内容之一。这里展示了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以及中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居民的风俗习惯、住所、用具、服饰和人体,其多采用立体布置。在一个印第安人的祭神仪式展项前,你可以看到,祭司手持法器站在中央,表情庄重,似乎正在念念有词地祈祷,两边有两位妇女盘腿而坐,虔诚之至地在聆听,人物造型达到乱真的程度。
馆中还专设一间“罗斯福纪念厅”,是为了纪念已故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这座馆的支持,里面展出了他青年时期从事考察工作的事迹。
在展出方法上,该馆大量使用生态布景方法,一共有200个大型的展橱,增加了生动的气氛。近些年来,还应用了影视方法,制造出活动的、充满生气的背景,提供了更能衬托展览内容的环境。在矿物厅里,是无光暗厅,在聚光灯的照射下,矿石、宝石等更显现出它们五光十色的瑰丽的特点来。
这许许多多的珍藏,除了捐赠、购买以外,相当多的是靠该馆的科学家们远涉重洋亲自采集的,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地。
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内保存的恐龙化石
陕西历史博物馆分为几个展馆
陕历博有序言大厅(就是有走狮雕像的大厅)、之一展厅、第二展厅、第三展厅、第四展厅(也叫大唐遗宝展或何家村遗宝展,这个展厅是收费的,30元)、第五展厅、第六展厅、第七展厅、壁画展(壁画展收费的,300元)和国宝厅,其中,之一二三四展厅和壁画展为常设展厅,国宝厅是新加的,会定期更换文物,五六七展厅为临时展,就是有时候会开放的展厅,目前临时展展出的是有关改革开放的事物。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